近期,由中国汽车报主办的第三届汽车智能座舱技术峰会在深圳举办,均联智行中国区产品总监卢星旺在大会上分享了对智能座舱技术趋势的见解,以及均联智行的市场解决方案。
卢星旺表示,在实现中央计算单元方面,均联智行采取了多头并进、多线齐发的策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推出了相应的更有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第三代智能座舱里,进一步做了座舱和泊车、行车功能的融合。
(均联智行中国区产品总监卢星旺)
如何从分布式走向域融合?
近几十年来,电子信息架构在汽车行业发展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连接各个功能,支撑所有场景化功能的实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接作用。
但随着功能进一步丰富,传统汽车电子架构支撑不了目前所想象的功能场景的实现。例如,座舱需要和车内其他域打通、关联应用的时候,传统的电子架构无法实现这样的功能。因此,整个产业催生了将各个域集中到一起的架构,域集中式的电子信息架构便出现了。
卢星旺介绍,实现中央集中式的电子信息架构,在技术维度已经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技术路径。首先,整车的功能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层。底层的传感器和控制单元主要搭载基本的探测和感知功能,逐步形成标准化的电子单元;其次,就是区域控制器进一步简化,变成区域中心,承接对于整个系统的连接,以及一些高实施性功能的实现;最终,中央计算单元会变成真正的汽车大脑,成为最终功能实现单元。
卢星旺还称,除了技术维度,企业还必须考虑到整个汽车的成本问题。回到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中央式电子信息架构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考虑其成本有效性和协作效率。
降价潮下,车企追求性价比方案
2024年开年以来,国内市场降价风潮波及了所有主机厂、所有动力类型的车型以及大部分价格段的车型。在这样的市场态势下,对于行业技术和产品发展也带来影响。
卢星旺表示,为应对当下市场,主机厂和供应商尝试以座舱为单元融合更多的功能,提供更有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也有国内一些厂家尝试把座舱和网联领域做融合,甚至考虑一些非车规的解决方案,适度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从而提高成本的竞争力。此外,将智驾和泊车功能以及NOP的功能整合进去,能够提供一个更有性价比的方案,从而可以跟其他竞争对手拉开距离。
这样的市场趋势催生了产品形态的融合,也进一步推动产品的发展。中央计算单元的发展,市场出现了两条比较清晰的路线:一是轻度融合,从座舱或智驾开始,把这两个领域做整合;二是深度融合,从智驾座舱的融合延伸到车神领域的融合,甚至把网联的功能进一步融合。
均联智行的市场解决方案
在实现中央计算单元方面,均联智行采取了多头并进、多线齐发的策略。
在传统的座舱领域,均联智行从座舱开始已经逐步集成CMS、OMS、DMS等视觉相关的应用;在第三代智能座舱里,进一步做了座舱和泊车、行车功能的融合;在智能网联领域,除了传统的技术方案,均联智行也在尝试把V2X作为独立的传感器,探索如何进一步提供技术支撑,支撑最终的中央计算单元;在智能驾驶领域,更多是为高阶自动驾驶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卢星旺表示,2024年的市场主旋律依旧是内卷,这会带来很多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进一步促成中央计算单元技术路径的实现。